•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傅秋涛

职务: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兼山东军区政委、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武装部部长、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总参谋部顾问等职,参与领导数百万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为实行义务兵 上将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07.8.3   逝世日期:1981.8.25

详细事迹

雇工上将——傅秋涛

2007年8月3日,是傅秋涛上将百年诞辰的纪念日。



回首往事,白云苍狗岁月悠悠,将军在一场场血与火的战斗中,从一名普通的雇工,成长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者、优秀指导员、共和国的有功之臣……



他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发展壮大新四军;他动员十几万民兵、民工支援解放战争;他为补充入朝作战兵源,实行义务兵役制度,解决了几百万志愿兵复员转业的问题。



上级夸赞他,只要有傅秋涛,湘鄂赣边红旗就不会倒;战友回忆他,傅秋涛心中有党有方向;孩子崇拜他,父亲教育他们,要保持劳动本色,不忘革命传统。



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凄苦的童年生活



红军中的将领、战士在加入部队之前,都有各不相同的职业。





有人是窑工,有人是小手工业者,有人是杂货铺的伙计,有人打铁卖豆腐,还有教书先生、破家闹革命的地主等,但绝大多数都是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的农民。



傅秋涛属于最后一种。



1907年8月3日,傅秋涛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鸣山村程家园的一户贫苦农家。



傅家一共养育了七个孩子,三男四女。



母亲没有收入来源,父亲一人养家糊口,肩上的担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傅秋涛在家排行老大,很小就开始外出打工、放牛和做长工。



由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书,他只上过半年的小学。



七八岁时,他每天在山上捡柴,十岁时,给地主放牛,稍微大一点了,还做起了杀猪的活。





他的二妹因反动派的折磨而逝世,四妹生了重病,付不起钱医治,不幸早夭。



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年纪轻轻的傅秋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疲累不堪。



1925年,大革命带来的思想改变渗透至全国,湖南农民运动兴起。



服务农民的组织多了起来,平江有了雇农工会。



18岁的傅秋涛参与其中,被选为当地的工会委员长。



革命中,他与共产党员钟期光相见恨晚,从此建立起了亲密的战友情谊。



湘鄂赣红旗不倒



1929年3月,因傅秋涛此前拥护北伐军,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持县委领导的扑城暴动,他被党组织吸纳,成为共产党员,并跟随部队转战各地。





四年后,他接到任务,出任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并负责边区的游击作战。



那几年,各地苏区都在国民党军的狂轰乱炸下苟延残喘,中央苏区也奄奄一息。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主力红军决定长征,留下部分人员保卫根据地,陈毅、项英、傅秋涛等人就这样,开启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篇章。



说句实话,这三年的坚持,与长征平分秋色,甚至更苦更累。



长征的队伍有分支,会师了就活了,但傅秋涛他们的队伍是孤军,是“死亡之师”。



电台在一次战斗中被摧毁,联系不到军委,怎么打怎么扩红,全凭自己。



那段时间,傅秋涛带着战士吃野菜,住山洞,搞宣传。



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有一章提到了留守的部队,说到了一些细节。





这支部队昼伏夜出,从来不在同一个藏身地点连过两夜,一个晚上要转移多次。



除此之外,叛徒的告密,也是需要提防的,体力和脑力都得跟上,不然一不留神就没了性命。



伴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陈毅、项英、傅秋涛结束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投入抗日战场。



皖南事变威名扬



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了新四军,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都相较于八路军要好一些。





傅秋涛代表我军参加武汉谈判后,调任至新四军第1支队当副司令员兼第1团团长、新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尔后一直在新四军任职。



他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开展反扫荡工作,招纳新兵。



1941年的皖南事变,之所以让他名声大噪,是因为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而他指挥得当,牺牲小我,保留了新四军的革命火种,意义非凡。



此次事变,9000多名新四军将士被8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包围,只有傅秋涛指挥的一纵突围了,其余大部全部牺牲。



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傅秋涛的工作岗位变动不大,这为他积攒了不少有用的经验。



就拿三年游击战争时吃“百家饭”度日来说,他懂得了军民鱼水情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才能发动群众。



所以,解放战争时他组织大量人力、武力支援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就不会吃力,反而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投身革命后,傅秋涛总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身利益放在第二位。





1934年10月,他的原配曾相娥在他下达的突围命令中,中弹离世,他强忍伤痛打破铁桶包围圈,带着部队迅速转移。



皖南事变中,为了确保尽快突围,他与续妻陈斐然协商,将刚出生不久的女娃寄养在了当地的老乡家。



一家人建国后才得以团聚。



家人与战友评价



1955年,傅秋涛被授予上将军衔,可还是舍小家顾大家,从来不使用特权。





他的长女傅洋发表过一篇名为《深切怀念我们敬爱的父亲》的文章,文中提及,他们家的院子从来都不种花种草,都开垦成了菜地,菜农就是傅秋涛和陈斐然,他们自己也会下地干活。



那时,公家给每位开国将军都配了车,但傅秋涛从来不公车私用,只要涉及了家里的事,车就成了摆设。



三女儿傅援说,哥哥姐姐读书的学校在郊区,不能每天回家,所以住校。



逢到周末,赶上了校车就能及时回,可校车走了,他们就只能走路回家。情况再特殊,也不会派车去接,这是原则。



傅秋涛的原配曾相娥牺牲后,他在革命队伍里,又结识了后来的妻子陈斐然。



两人都是平江人,家就相隔十五里路,不得不说是缘分使然。



淳朴的湖湘文化让两人踏实朴素,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骨子里就是热爱劳动的。



因为教育的好,傅宁、傅洋、傅还、傅援四人,从小就是自己拆洗被褥,独立自主。





在他们眼里,父母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是值得他们学习的榜样。



曾与傅秋涛一同战斗过的老领导张启龙表示:“傅秋涛同志,他一是对中央的指示执行坚决;二是学习勤奋;三是对困难从来不低头。”



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可他常年不忘学习,身上始终带着马列的小册子,抽空品读。



南方三年游击战太苦了,但他熬过来了,皖南事变如此危急,可他扭转了局势。



到了老年,他还在“折腾”,30多年,他写了70多本笔记,有200多万字。



身患肺癌,他扛起了编写《中国民兵》的重担,走访5个省,40多个县市,最终写完初稿。



眼睛坏了,扛不住了,他让孩子念书稿的段落给他听,并逐字逐句修改。



在生命即将凋零时,他将最后一份任务完成的很好。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共产党员要命是为党为人民干工作的,不干工作要命有啥用!”



他将生命的灯芯燃尽,如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1981年8月25日,傅秋涛将军走完了人生的征程,享年74岁。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刘尚悦】原创


其他英雄

  • 吴忠泽 医生

  • 马少洛

  • 李汉生 区委委员

  • 黄发芝 志愿军英雄,2021年第三季度“武汉楷模”

  • 林夫 驻闽边抗日宣传队副队长

  • 雷宝森 班长

  • 赫光 红军24军军长

  • 曾宪邦 团长

  • 刘一梦 作家。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

  • 周素园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