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贺炳炎

职务: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13年2月5日   逝世日期:1960年7月1日

详细事迹



贺炳炎:唯一一个不用给毛泽东行军礼的将军,用一只手建设新中国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有序开展,此次会议的重点正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



在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却找到了贺炳炎,贺炳炎见他走过来连忙起立,挺起胸膛,敬了一个严肃庄重的军礼。看着贺炳炎空荡荡的衣袖,毛泽东急忙上前握住了贺炳炎的手:





"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



"主席,你不要我当兵了?我还有一只手,能冲杀的。"



贺炳炎急忙回答道。



"要,怎么能不要呢?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好好学习,等革命胜利了,你还要用一只手建设新中国呢!"





得到毛泽东如此礼遇,仅存一臂的贺炳炎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这个新中国"独臂将军"的由来,以及之后的贺炳炎如何用一只手,建设新中国。



其实当初刚参军16岁的贺炳炎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论起当时身高还没有马背高。16岁的他决定跟随父亲参加红军的队伍,审核他入队的红军战士实在想不出他能够去的岗位。贺炳炎却自告奋勇,希望能去做马倌。



当然这个请求并不能被组织同意,马在当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怎么能交给这么一个少年看管?



但是贺炳炎异常刚烈的性格让他不愿意退步,怎么劝说都不走,父亲和战士们的话也都不好使。一群人一直僵持到我们的贺龙将军路过,贺龙看着这个瘦弱的孩子,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



"人还没有枪高,瘦的像个猴子,志气还挺大的啊!"



贺龙将军在随后将他安排进了宣传队,算是对他坚持参军的志气表示肯定。然而这对于这位不甘平凡的少年,却仅为开始,他也在随后战场的洗礼中证明了自己。在1930年和国军的一次遭遇战当中,贺炳炎接到了一个传递军情的任务。



这是红军和国军相遇,也就是贺龙在当时想要尽快解决战斗的节骨眼上,这对于当时的贺炳炎来说是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敌军的追击和阻截手段在当时让红军战士难于应对,更别提在信息传递上寻找机会突破。





就在局势陷入僵持之际,红六方面军突然赶到,这显然是贺炳炎的消息顺利传达。在接到命令之后,双方合力夹击国军队伍。这时的国军只能在前后夹击中疯狂逃窜,被迫逃离。



在随后战场的清点中,贺龙将军发现自己的队伍少了个人,这时才发现负责传递情报的贺炳炎此时消失不见。贺龙却表示很理解这个年轻人的想法,猜测可能在回队的途中,遇上了敌军的逃窜部队,独立一人开始战斗。



手下连忙派人前去接应,可是并没能够找到他的踪迹。



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贺炳炎居然一个人回来了,还带回了几十名俘虏。果不其然,贺炳炎在归队途中确实碰到了敌军的逃跑部队,虚张声势的用一枚炸弹吓唬到了当时的逃窜士兵,就这样贺炳炎顺利带回了国军的几十名俘虏。



贺炳炎这次所收押的战俘高达47名,众人都佩服他的胆量。这也是年轻的贺炳炎所拥有的拼劲儿,在之后所参与的战役中同样表露无疑。





而为何在毛泽东接见他的时候称呼他为"独臂将军",这就要从红军长征的事情说起。



在1935年,红军队伍周旋中保存实力,只能被迫开始跋涉。此时在不断历练中已经成为红五军师长的贺炳炎专门负责截堵敌人的追击,基本可以说随时准备在一线展开战斗。事情却恰恰发生在瓦屋塘,在贺炳炎的队伍刚刚赶到的时候,敌军埋伏兵力就发动袭击,双方即刻开启战斗。



贺炳炎此时不断在地形和兵力部署上思考,突然发现敌军正在构建防御工事。这一现象恰恰说明敌军完全未能在短时间内完善兵力部署,这也让血性十足的贺炳炎立刻跃跃欲试。于是立即下令进攻东头山的敌军,这一大胆决定无疑是颠覆了当时对于"断后"这个词的认知。



虽然会对先锋部队的解围起到作用,也毫不意外的,这个决定会在一经提出遭到了特务队长的反对。



"师长,我们不是后卫吗?"



"战场上那里分前锋后卫,哪个有利上哪个,战机稍纵即逝。趁敌人不注意,打他个出其不意!"





要知道东头山的高度在当时足足有六百米高,此时选择强攻需要冒着极大的行进难度和情报压力。贺炳炎选择放弃了潜入进攻的想法,直接从正面攻入。这一做法妙在会给敌军一个假象:哪有后卫队伍正面强攻的,这不符合常时,无非是想干扰自己截击先锋队伍的动作。



只要略加注意潜伏队伍的踪迹,这支佯攻的队伍大可不必用心。于是对于贺炳炎的正面进攻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专心对付前方的先锋部队。谁知战斗打响的时候,后方传来被进攻的消息。消息刚传出来彻底打乱了敌人前方的动作,谁也没想到劣势方的进攻竟然如此直接。





贺炳炎的性格让他必须和战士们一道在前线共同作战,甚至自己抱着机枪向敌军扫射。



然而,意外却发生了。



前线的敌军在反应过来之后,迅速找到了火力压制点实施打击,贺炳炎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射中右臂。顿时贺炳炎整个右臂几乎成为烂泥,密集的子弹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弹孔。这种情况对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环境而言,只有通过截肢手术才能保命。



在得知自己需要截肢的时候,贺炳炎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然而贺炳炎的右臂被子弹几乎全部洞穿,骨头完全坏死,这样的情况不能有任何拖延,况且前方还有敌军的炮火。



"不行!没有右手我怎么打仗?"



贺炳炎还是不松口。



此时的贺龙将军一得到消息,立刻通过封锁线来到瓦屋塘,然后就看到了重伤在床的贺炳炎。



贺龙此刻面对如此伤重的贺炳炎,心情复杂。走上前去一把抱住了贺炳炎,并不断安慰他。终于在不断的劝说之下,贺炳炎逐渐平静。



"传我命令,前方士兵务必坚持三小时,保证贺师长做完手术!"随即贺龙转身离去,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



手下士兵也同样奔赴前线拖延时,为贺炳炎的手术争取时间。



此时更大的难题来了,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不足以让全军配备足够的医疗器械和条件。但是此时先锋部队已经由于贺炳炎的拖延顺利离开,贺炳炎的身边根本没有任何可以辅助手术的器材。也没有麻药,只能用锯子生生的锯下来!





这样在当时骇人听闻的做法,原本以为贺炳炎必定不会配合,未曾想到贺炳炎忍痛向贺龙说道:



"老总,别难过!让贺彪来锯,没有右手我还有左手!"



这一年,贺炳炎年仅22岁,在这个如今还是青年的时候,贺炳炎这样平静的决定了下半生的自己。在贺炳炎的回忆中这样写道:



"手术在一间草房里,五六个人按着,没有麻药,硬是把右臂锯掉了,嘴里的毛巾也咬碎了"。





当时手术持续了足足两个小时,贺炳炎在极度的疼痛中昏死,又再次清醒回来。工具只是救护医生从老乡手中找到的锯木头的锯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这让人不禁想起那个初次参加战斗,拿着菜刀冲进敌军杀敌的"贺小龙"。手术结束恢复后,他找到了贺龙将军:



"我还能打仗吗?"



此刻的贺龙无比动容,连忙回答他:



"为什么不能打?你还有左手,照样骑马,照样打枪,照样指挥!"



此后的贺炳炎开始了恢复训练,尝试着从前两只手办到的事情如今只用一只手。值得一提的是,贺炳炎从小有练武的经历,还曾经有人指点过他的刀法。所以贺炳炎的恢复很快,从此之后左手拿刀,和从前并无两样。此时的贺炳炎就像是经过了人生的蜕变,逐渐走向成熟和坚定,也就是毛泽东口中的"独臂将军"。





到了1936年的七月,贺炳炎的队伍迎来了很大的危机。



作为负责长征收尾工作的部队,红六部队所迎来的难题显得更加明显。问题不是来自敌军,而是粮食的供应问题。



前线部队在缺粮食的时候可以挖野菜充饥,然而队伍越靠后所能利用的资源越少,最后发现基本无菜可挖。贺炳炎这时成为了精神支柱,他向战士们展示自己空荡荡的袖子,说道:



"你们看我就一只胳膊,照样想活着出去,大家都还年轻,手脚灵活,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成功!"





在这样的鼓励下,红六部队的战士开始了树皮草根的收集,再没有人怨声载道。在最艰难的岁月当中,贺炳炎和他的红六师的队伍一起渡过。最终终于在甘肃将台堡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也成为长征旅途的最终结果。



贺炳炎单臂作战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反而在随后的战斗中更加神勇,毛主席更是称赞"日军都怕一把手"。



说起这位"独臂将军"在抗日战场的作战,就不得不提起雁门关伏击战了。这场和平型关大捷、奇袭阳明堡并列,称为抗战初期的三次典型战斗。这战斗中,这位只有一只手臂的军官再次遭遇险情。





这时贺炳炎在得到命令之后,带着队伍走了三天时间,终于赶到雁门山。并且在要求下于第二天,就制定了相当详细的作战计划。很快在随后的伏击战中,集中兵力并且近点设伏,率先击毙了日军的一个中队。





事情就发生在随后的白刃战中,战场突然开始混乱起来。在战场上,一只手的贺炳炎像是战神一样不断斩杀日军,日军当时无不为之胆寒。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健壮的日本士兵从后方将他紧紧抱住,由于只有一只手,贺炳炎此时很难挣脱,眼看就要遭遇不测。贺炳炎此时却顺利找到机会,在日本兵想要背摔的时候,果断反手箍住他的脖子,将他绊倒在地。此时贺炳炎手下及时赶到,击毙了日本兵。贺炳炎经此单臂擒日军一事更是成为了军中传奇,在当时的敌人岗村宁次眼中更是足以影响军心的威胁。





以上就是毛主席为何称呼他为"独臂将军"的故事,贺炳炎也成为了新中国唯一一个特批不用行军礼的军人。



在抗战胜利后的贺炳炎同样不愿过上独臂将军的退休生活,在1949年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击败青海国军,也就是曾经的西北野战第一纵队。随后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给他颁发勋章的,依旧是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贺龙将军。





至于毛主席的后半句所说,让他用一只手建设新中国。他真的一直到去世前,也没有半分忘记。在随后的时间当中,贺炳炎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每一分力量。在获得上将军衔之后,他没有停下自己心系部队的习惯,时不时的就去往军队考察探望。面对战士们看向自己残臂的目光,贺炳炎常常找战士们切磋,展示自己的"独臂拳法"。



在他舞动拳头的时候,战士们很多时候感到他就是完整的一个人,这样的意志和心态无疑成为将士们心中最好的榜样。





但是常年征战沙场的贺炳炎身上不但带着高达16处的老伤,并且还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恢复。在年纪不算大的情况下,他患上了高血压、关节炎、支气管炎等诸多慢性疾病。内外都有伤痛折磨的情况,却丝毫没有减少贺炳炎的工作热情。在自己能及的事情上,贺炳炎展现出的毅力让很多同龄人都无法企及。



这可能是主席那一句"独臂建设新中国"点燃了贺炳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间中始终以革命利益的成果为重。作为开国上将,他和妻子始终盖着一条被面又破又短的被子,即使是生病的时候,也没有同意妻子想要换一床被子的打算。





医生让他多吃水果减轻症状,他认为一斤水果可以换好几斤粮食,同样没有遵照。他把转款给他盖房的钱全部给了军官宿舍,就连上级给他修暖气的钱,他二话没说捐给的医院。贺炳炎是想着和他一样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士亦或是普通人,能够拥有救治自己的权利,这正是"独臂将军"的真正担当。



在1960年6月26日,年仅47岁的贺炳炎悄然去世。在临终前的十个小时,他只召见了军区后勤部长冯丕成,结果竟然是要求落实工作的事情。





冯丕成在当时的回忆中,贺炳炎充满感情的对他这样说:



"我们做领导做后勤的同志,要时刻把大家的吃穿住的事情放在心上。你要把这些事情落实了,我是不行了,不行了。等我死后,那先见马克思的老战友问我,贺炳炎,革命成功了,你掌权了,你为大家做了什么事呀?"



此时的冯丕成在哽咽中点了点头。之后的转述中泣不成声,他说他是贺司令最后见过的人,亲眼看他苦死累死。贺炳炎没有回到家乡安葬,而是葬在成都,和他的老战友在一起。在他的葬礼上,20多万的军民自发前来,就连谭政特地为他写了挽联。



身经百战常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





时光也好像回溯到那个4月,还是延安的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得时候。毛主席一样热情的接见了贺炳炎将军,贺炳炎将军挺起胸膛,双脚奋力一靠发出响亮的声响,用仅有的左手又敬了个庄严的军礼。


其他英雄

  • 何鲁明

  • 李干辉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委监察局局长、市委副秘书长兼市档案局局长、市监委副书记

  • 高小安 冀东抗日联军第十三总队总队长、 晋察冀军区十三军分区第一地区队副区队长

  • 艾冬 民警

  • 赵苍璧 公安部原党组书记、部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公安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 包起帆

  • 兰 跃

  • 黄爱 湖南工人运动领袖之一

  • 孔祥磊 消防员

  • 黄朝天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他先后当选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政协常委、副主席。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作有《党啊!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