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谭平山

职务: 民主革命家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886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1956年4月2日

详细事迹

 



(1886~1956)



  谭平山,曾用名彦祥、鸣谦、聘三,广东高明人。父谭超凡,母李氏,靠裁缝衣服为生,生子女5人,他为次子。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校读书,次年加人中国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毕业后在广东雷州中学任教员,后任校长。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广东省临时议会代议士(议员)。民国6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哲学。他参与发起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民国8年,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反动军警逮捕关押,旋被释放。他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民国9年1月,发表《军阀亡国论》一文,主张革"现在军阀的命".同年7月,谭平山回到广州,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哲学教授,随后主持创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创办《广东群报》,继续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翌年春,在陈独秀的主持下,谭平山参与创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中共"一大"后,谭历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广东区委书记、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执委会书记,带领广东的党、团员到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去,进行组织、宣传工作。



  民国12年(1923)6月,中共"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谭平山被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会后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粤委员。他积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被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该委员会书记、组织员,既参与改组党务决策,又在广州、上海抓改组的试点工作,并参与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民国13年1月,在"一大"会上被任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央组织部长。当时,国民党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谭平山安排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到各级重要部门工作,促进国民党组织的健康发展。谭还参与领导平定商团和军阀叛乱的军事斗争,支持工农运动,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当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制造中山舰事件、掀起反共逆流后,谭平山公开号召全国的工农群众,不仅要拥护国民党,也要拥护共产党。但由于陈独秀推行右倾妥协政策,谭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职务。同年11月,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扩大会议,向大会报告中国革命的情况,参与讨论关于中国革命的方针政策。他代表共产国际中国委员会向大会提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应属于无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同盟者是农民"等正确观点。翌年春回国,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国民政府农政部长。是年5月,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各地的国民党右派反动气焰更加嚣张,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勾结,压制农  民运动。作为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农政部长的谭平山,与毛泽东、彭湃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极力支持农民运动。他针对有人议论农民运动的某些过火行为的言论说:"现在农民运动发展之时,难免发生种种复杂问题,但不要  奇怪,以革命的观点看,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好的现象。"他还指出:"对农民要积极去领导他们,要用切实的方法,使农民自己起来。"他以农政部长的身份,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江西籍学员100多人,赴江西各地开展农民运动。他还与毛泽东等5人以全国农协临时执委名义,呈请国民政府保护农民组织,严惩摧残农民运动的反革命分于。民国 16年7月,武汉政府中的汪精卫集团公开背叛革命,谭平山与共产党员苏兆征于同月13日联名发表辞职书,宣告退出国民政府,强烈谴责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统一战线、背叛革命的罪行。同年7月20日,谭与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等在九江主持召开会议,议决发动南昌起义,并派人请示中共中央。7月底,他参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与周恩来等一起,坚决反对张国焘阻挠起义的错误主张,决定8月1日在南昌发动起义。起义后,谭平山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身份,召集在赣的国  民党中央委员和各省、区、海外党部的左派分子举行联席会议,选举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恽代英、宋庆龄等7人被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南昌起义军南  下广东遭到失败后,南昌起义领导人受到党纪处分,谭平山亦被开除中共党籍。



  翌年春,他主持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又称"第三党"),民国19年(1930)又与邓  演达等将该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继续从事反帝反蒋的斗争。在日本军  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谭积极从事联络各党派抗日的 活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后,谭平山即赴武汉,要求从事抗日救国工作,担任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积极地为促进抗日民族统+战线、坚持团结抗战而献策献力。他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努力团结民主进步人土,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从民国 32年起,他与陈铭枢、杨杰、王昆仑等人在重庆以举行座谈会的形式,联络国民党内的民主人土,酝酿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抗战胜利后,民联正式成立,谭主持中央常务工作,并以团体名义发表《对政治协商会议之意见》,要求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反动派公然发动全面内战之后,谭平山和许多民主人士离开重庆和南京,到达香港。民国37年初,他与何香凝、李济深等发起,由国民党各民主派别在香港联合组成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并发表反蒋宣言,谭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务委员。他曾多次发表文章和谈话,揭露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阴谋。同年5月,他代表民联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民主人士联名通电, 表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谭平山还出席了在港民主人士庆祝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的座谈会,并发表谈话,号召大家一致努力,促使南京反动政权加快  崩溃。同年9月中旬与沈钧儒、郭沫若等人离开香港北上,从丹东进入解放区。1949 年2月,谭与沈钧儒、李济深等由东北赴北平。同年6月,出席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  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被选为筹备会常务委员,负责新政协组织法的起草工作。他出席了  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作关于组织法起草经过和主要内  容的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谭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    主任。在他的主持下,监察机关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工作,积极参加反贪污、 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1954年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6年3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谭平山文集》。


其他英雄

  • 赵万昆 消防员

  • 邝纪勋 通讯兵

  • 常付刚

  • 艾思奇 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 李光剑 公务员

  • 鲍君甫,别名杨登瀛、刘君珊 为中共地下党提供大量情报 参与营救多位中共重要人物

  • 旷磊 禁毒民警

  • 陈 宇

  • 陈永虎 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交警大队马鞍中队原中队长

  • 王兵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