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袁熙

职务: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63年七月   逝世日期:1987年1月7日

详细事迹


汽笛声声,车轮滚滚,列车像一条蛟龙飞速向南奔驰。一节车厢内,坐着一位浓眉大眼、体格魁伟的北方汉子,他就是袁熙。





三年前,袁熙从甘肃省庆阳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光荣参军。成了一名驭手,打马草、拌饲料,常常是一身泥,一身汗。休息时间,袁熙就拿起笔,不停地画。战友们打篮球、下棋、军马吃草、嘶鸣等情景,都被他的画笔浓缩在纸上。不久,袁熙“承包”了连队的黑板报,成了连队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团政治处很快发现了这个人才,调袁熙到机关当了报道组摄影员。从此,他把绘画练就的审美眼光,注入了照相机的镜头,开始了新的求索。





袁熙勤学好思,四处拜师,进步极快。在他跟军摄影干事王红学习的几个月内,就有七幅新闻照片被地方和军内报刊刊用。





他听到甘肃省青年摄影协会举办学习班,就请求首长自费报名参加。两个月学习期间,他随同学们深入甘南草原和塞北荒漠,去撷取大自然的美。他拍摄的作品《甜》、《草原之子》获甘肃省摄影艺术一、二等奖,《高原人》在全国小窗口摄影比赛中获纪念奖。他被甘肃省青年摄影协会吸收为会员。学习期满,教师评价他“在摄影艺术上是会有所造就的”。





“战士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军营,我有责任为他们留下永恒的纪念、美好的回忆。”他经常这样勉励自己,不管是在营房,还是在野外训练,哪里有感人的场面,他就在哪里出现。在他拍摄的照片里,有部队拉练途中战友们互相帮助,路旁的大娘大嫂送水送鸡蛋的场面;有施工现场,战友们挥镐大干,你追我赶的情景;有抗洪救灾,战友们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奋不顾身的镜头。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曲曲战友的赞歌,短短的两年,就有两百多幅照片被军内外各种报刊选用,有十余幅在全国及各地的摄影比赛中获奖入选。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一九八四年他荣立了三等功,一九八五年春被《人民军队》报社和军、师评为优秀通讯员,同年六月,军区《育才报》以《摄影艺术上的新兵》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并且还聘请他为特约记者。





部队出征前,服役期满的袁熙没有听亲朋好友的劝告:“退伍回家,找一个工作”,也没有接受一家地方报社的聘请:“当一名专业摄影记者”;而是跟随朝夕相处的战友,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奔向热血儿女为之抛洒热血的老山战场。





他常常白天拍照,晚上冲洗,大干起来经常是彻夜不眠。一次,袁熙一天跑了两个连队,拍了三百多张照片,他连夜冲洗,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战士手中。





他说:“作为一名战地摄影员,就要敢出生入死,到战斗最激烈、生活最艰苦的哨位、阵地去撷取那最感人的镜头,才能拍出真正反映老山战士英雄形象的好照片来。”在前沿阵地上,到处都有他留下的足迹。





一次,听说参战的万元户农民李金省,到与敌紧贴的255阵地去坚守哨位,他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便携带照相器材出发了。





255阵地前沿哨位与敌犬牙交错,距敌最近,战斗频繁。时值雨季,一场滂沱大雨刚刚下过,道路泥泞、坡陡路滑。袁熙时而行进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时而蠕动于烂泥没膝的堑壕里。腿上,因蚊虫叮咬、岩石擦碰留下的伤口疼得钻心,他自己也数不清跌倒了多少次,当袁熙穿过敌炮火封锁区,来到255阵地时,已如同泥人一般。不久,一幅题为《致富不忘报国》的照片,荣获《陕西农民报》新闻摄影一等奖。





他还多次到著名的“李海欣高地”(142阵地),拍摄了坚守在猫耳洞中的战士的苦与乐,生动有趣的阵地生活照片。其中一幅《梳我男儿妆》登报后,使读者回味无穷,被上级机关收入《猫耳洞艺术作品展览》中,送到首都北京向全国人民展出。





两百多个日日夜夜,袁熙跑遍了二十四个一线阵地的九十九个哨位,拍摄了上千幅照片。被军内外报刊采用一百多幅,还为“双共”联谊单位装订了二十多册影集。





在摄影艺术日益提高的同时,他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升华。一九八六年中秋之夜,他举起右手,庄严地向党旗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部队接受了收复某高地的任务。袁熙听说后,先后八次到四个前沿阵地,从不同角度拍摄了数十张清晰的地形照,为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四连担负突击队的任务,他三番五次找领导,请求参加突击队,拍摄战士们拚杀的雄姿。





一九八七年一月七日七时整,一场恶仗打响了。





在前沿待命了三天三夜的袁熙和十九岁的摄像员李斌跟随第二突击队的勇士们一起,如出洞的猛虎,向敌人占领的某高地冲去。





刚冲上阵地,敌人一发炮弹击中了他身旁的李斌,当即倒在血泊之中。他扑到李斌身旁,要给他包扎,只见小李举起炸坏的摄像机,喃喃地说:“请一替-我一交一”话未说完,就光荣牺牲了。





此时,战友包双全要掩护他进洞。袁熙看了一眼身旁牺牲的战友,又抬头仰望勇士们杀敌的场景,大喊一声:“我要拍照!”猛地跃起,又在弹片如雨、硝烟如雾的阵地上穿梭 . .






他抢拍的将爆破筒塞入敌屯兵洞的战士英姿;又记录下了一位战士舍生忘死掩护战友的感人瞬间 . . . 胶卷在相机中快速地向前推进,计数窗显示到了“30”。就在袁熙要再次按下快门时,一发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冲击波把他抛起一米多高。罪恶的弹片不仅炸断了他的双腿,而且嵌入了腹部,鲜血染红了身旁的焦土。又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从昏迷中醒过来的袁熙感觉相机还在手中,便拚尽全力举了起来,但他再也没有按下快门。





袁熙牺牲了。他用照相机记录了战争、战场、战士;也记录了自己——一个战地新闻工作者的勇敢与伟大。



其他英雄

  • 朱小华 驾驶员,巡护员

  • 邓演达 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 黄继光 通讯员

  • 高敬亭 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

  • 林芳雯 工人

  •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 王永志

  • 刘西元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政治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

  • 曾福兴 指导员

  • 侯宗庆